<td id="bhar8"></td><acronym id="bhar8"></acronym>

  • <td id="bhar8"></td>
    <acronym id="bhar8"><strong id="bhar8"></strong></acronym>
    1. 當前位置: 首頁 > 名族文化 >

      • 冬至(二十四節氣之一)

            冬至,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祭祖節日。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冬至習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在中國南方地區,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斗指子,太陽黃經達270°,于每年公歷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是太陽直射點南行的極致,冬至這天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太陽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冬至也是太陽直射點北返的轉折點,這天過后它將走“回頭路”,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南回歸線(23°26′S)向北移動,北半球(我國位于北半球)白晝將會逐日增長。
            冬至這天,太陽雖低、白晝雖短,但是在氣象上,冬至的溫度并不是最低。實際上,由于地表尚有“積熱”,冬至之前通常不會很冷,真正的嚴寒在冬至之后。由于我國各地的氣候相差懸殊,這種氣候意義的冬季對于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時至冬至,標志著即將進入寒冷時節,民間由此開始“數九”計算寒天(民諺:“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 


         
         

        歷史淵源

        節氣劃分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二十四節氣”與“十二月建”是干支歷的基本內容,“二十四節氣”原以北斗七星斗柄旋轉指向確定,北斗七星循環旋轉,這斗轉星移與廿四節氣有著密切關系。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間,北斗七星會指向不同的方位,也因此成為上古時代人們判斷季節節氣變化的依據,即所謂“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的星象規律。在傳統文化中,干支時間與方位以及八卦是聯系在一起的,寅位是后天八卦的“艮位”,是年終歲首交結的方位,代表終而又始,如《易·說卦傳》:“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斗柄從正東偏北(寅位,后天八卦艮位)為起點,順時針旋轉一圈,為一周期,謂之一歲(攝提),立春為歲首。當斗柄指向正北的“子”位時為冬至節氣。 
            在西漢的漢武帝時期,將“二十四節氣”納入《太初歷》(《太初歷》的特點是將一日分為八十一分,故又稱“八十一分律歷”)。在黃河流域段采用“圭表測影法”測定節氣,作為指導中原地區農事的歷法。在黃河流域用圭表測出日短至(白晝最短)這天作為冬至日,將冬至與下一個冬至之間的日期平均分成十二等分,稱為“中氣”,再把相鄰“中氣”之間的日期等分,稱為“節氣”;平均每月有一個“中氣”與一個“節氣”,統稱為“二十四節氣”。“圭表測影”(“平均時間法”)測定的節氣,將冬至排在“二十四節氣”首位,每個節氣間隔時間15天,計算不考慮太陽在黃道上運動快慢不勻。圭表測影法測定的節氣,以全年之中日影最長這天為冬至日。 
            現行的“二十四節氣”來自于三百多年前(1645年起沿用至今)訂立的根據太陽在回歸黃道上的位置來確定節氣的方法,即在一個為360°圓周的“黃道”(一年當中太陽在天球上的視路徑)上,劃分為24等份,每15°為1等份,以春分點為0°起點(排序上仍把立春列為首位),按黃經度數編排。也就是視太陽從黃經0°出發(此刻太陽垂直照射在赤道上),每當前進15°為一個節氣,運行一周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黃道圓周360°,太陽在黃道上每運行15°為一個“節氣”,每“節氣”的“度數”均等、“時間”不均等。24個節氣是24個時間點,“點”具體落在哪天,是天體運動的自然結果。該方法劃分的節氣,始于立春,終于大寒。當太陽運行至黃經270°時為冬至。  
         

        傳統節日

            古代農耕社會的人們在安居樂業之余擇日拜神祭祖便有了各種定期節日,拜神祭祖豐盛祭貢品發展出節日宴飲活動,也漸漸形成一些約定俗成的慶祝方式,即所謂節慶民俗。早期的節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終追遠、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動,則蘊含著祗敬感德、禮樂文明深邃文化內涵。冬至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的祭祖節日。“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類的根本,祭祖是一種傳承孝道的習俗。冬至祭祖、宴飲活動,相沿成習,遂成冬至風俗。
            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先民們自古以來就有在冬至祭祀祖先的傳統,以示孝敬、不忘本。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祭祖的同時,也祭祀天地神靈,供品主要有三牲飯菜、三茶五酒等。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古時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謂“年終有所歸宿”。在我國南方部分地區廣泛流傳著“冬至大如年,不返沒祖先”的講法,冬至又被稱為“亞歲”、“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認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亞于新年。很多地方至今仍保持著冬至祭天祭祖的傳統習俗。 
         

        節氣涵義

            冬至,又有日短、日短至、日南至與冬節、冬至節、亞歲等稱,既是節氣也是節日。冬至是反映太陽光直射運動的節氣,冬至這天太陽南行到極致,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時間最短、黑夜時間最長的一天,自這天起太陽直射點往北回返,北半球各地(我國位于北半球)太陽高度逐漸升高,白晝逐日增長。冬至是"日行南至、往北復返"的轉折點,對于北半球各地來說,太陽高度自此回升,太陽光逐漸增強。從節氣規律來說,立春是“陰陽”之氣中陽氣升發的始點,自立春起陰陽轉化,陽氣上升,立春標示著萬物更生、新輪回開啟。而冬至則是太陽回返的始點,自冬至起太陽高度回升、白晝逐日增長,冬至標示著太陽新生、太陽往返運動進入新的循環。所以古人也把冬至看作“大吉之日”。在時年八節當中,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亞于立春歲節。
         

        節日習俗

        南方

            我國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這天都會過節慶賀。冬至是傳統的祭天祀祖節日,是時年八節之一,民間在這天要酬神祭祖。有句俗話叫“冬節大如年,不返沒祖先”,外出的人,到冬至節無論如何要趕回家敬拜祖先。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酬神祭祖祭典完畢之后,通常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許多地方把冬至當作團圓節。
         

        北方

            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我國北方地區在這天要吃餃子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 
         

        天文意義

            上古時代以北斗七星的運轉計算月令,斗柄所指之辰謂之“斗建”(或“月建”,古稱北斗斗柄所指為“建”)。如《淮南子·天文訓中》收錄:“帝張四維,運之以斗,月徙一辰,復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歲而匝,終而復始”。這里的“斗”指的就是北斗七星的斗柄。斗柄循環旋轉,順時針旋轉一圈為一周期,謂之一“歲”(攝提)。斗指正北為冬至。“十二月建”是依據“二十四節氣”而來的節氣月,“十二月建”的劃分是以節令為基準,即以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分別作為寅月(攝提格)、卯月(單閼)、辰月(執徐)、巳月(大荒落)、午月(敦牂)、未月(協洽)、申月(涒灘)、酉月(作噩)、戌月(閹茂)、亥月(大淵獻)、子月(困敦)、丑月(赤奮若)之始。廿四節氣與十二月建是干支歷的基本內容,干支歷以“斗柄回寅”為“春正”(正月),即寅月為建正之月。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依次類推,十一月建子,子月是冬至所在月份。
            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這天,太陽運行至黃經270°(冬至點),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晝越短。對北半球各地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陽高度最低的一日。在北極圈以北,這一天太陽整日都位于地平線之下,成為北半球一年中極夜范圍最廣的一天。冬至這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約50%,而此時的南半球正值酷熱的盛夏。
        冬至是一年里太陽最偏南的一天,這天過后,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南回歸線向北移動,北半球的白晝長度開始逐漸增加,正午太陽高度也逐漸升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點附近,運行的速度稍快,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陽在南半球的時間比在北半球約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注:地極軸通過地心,連結南、北兩極,與地球公轉軌道面的夾角為66°34′,和地球自轉軌道面——赤道面垂直。 
         

        氣候特征

            冬冬至節氣的到來,標志著即將進入寒冬。這天北半球雖得到的太陽輻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約50%;但是,這并不是最冷的時候,所謂“冷在三九、四九”。這是因為地球表面有大氣和水分,能夠儲存熱量,并不是“即存即失”,而有“積熱”。因而,冬至之前天氣通常不會很冷。冬至之后,雖然太陽高度角漸漸高起來了,但這是一個緩慢的恢復過程,每天散失的熱量仍舊大于接收的熱量,呈現“入不敷出”的狀況。到了“三九、四九天”,積熱最少,溫度最低,天氣也就越來越冷了。此時如果有冷空氣的影響,天氣就更為寒冷。待到過了這個“冷鋒”之后,天氣就會漸漸變暖。
            冬至,即將進入寒冷時節,民間由此開始“數九”計算寒天。數九,是中國民間一種計算寒暖日期的方法。民諺云:“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數九是從冬至逢壬日開始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類推。一般“三九、四九”時段最冷,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段。當數到九個“九天”(九九八十一天),便春深日暖、萬物生機盎然,是春耕的時候了。數九方法在我國民間口口相傳,有歷史,乏記載,至于起源何時,沒有確切的資料。數九是古人世世代代在生產、生活實踐基礎上,利用自然界的一些生態反映和天氣征兆的經驗總結。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氣候相差懸殊,與冬至逢壬日“九九八十一天,九盡桃花開、春深日暖”相對應的只有我國部分地區,并非全國各地都如此。在歷史發展中,各地的人們也根據各地不同的氣候條件、景象特征、農事物候及風俗習慣,編排出了各種數九九的諺語、歌謠和順口溜。“數九歌”在南北各地都有,不過歌詞版本略有不同。 
         

        節氣時間

            斗指子,太陽黃經270°,為冬至。正月建寅,十一月為子月,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冬至日,一般都在公歷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這兩日。例如:2020年冬至具體時間:12月21日18時02分。  
        注:平均時間法(1645年以前使用)計算不考慮太陽在黃道上運動快慢不勻,與定氣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的推算方法不同,各節氣的具體交節時刻不一樣。
        在天文上,“冬至”是太陽南行的轉折點。由于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點附近,運行的速度稍快,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陽直射南半球的時間比直射北半球的時間約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作品記述

        ●釋名
        陳志歲《載敬堂集》說:“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又謂,冬至,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
        《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太陽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
        南朝梁人崔靈恩撰寫的《三禮義宗》中說道:(冬至)有三義:一者陰極之至,二者陽氣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謂之冬至也。”也有認為,冬至為一年中陽氣最弱的一天,此后則陽氣漸漸回升。
        冬至又有日南至之稱,是反映太陽光直射運動的節氣。坊間流傳“冬至一陽生”的說法(記述在《恪遵憲度抄本》等作品中)。其實嚴格來講,“陽”有陰陽概念的陽與太陽的陽。冬至后,太陽高度回升,而非“陰陽”概念中的陽氣回升。冬至節氣反映的是太陽光直射點在地球表面的偏移規律,冬至節氣的到來標示著北半球各地這天太陽高度最小、白晝最短,并非是陰陽概念中的陰氣最盛的一天。“陰陽五行”屬于“干支”范疇,“陰陽”的消長,是以“干支”為推算依據。冬至又是太陽回返的始點,自冬至起太陽高度回升,北半球各地的白晝逐日增長。冬至反映的“陽”,是太陽的陽,而非“陰陽”概念的陽。
        ●活動
        冬至節,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先秦時期,南北各地風俗文化各異,各地的風俗尚未融合普及,很多節日有歷史,乏記載。很多古已有之的節俗活動在著作上鮮有記載。
        據現存著作記述,周人(陜西一帶)以冬十一月為正月,冬十一月一日為歲首。周人的冬十一月一日歲首與現行“二十四節氣”的冬至日期在同陰歷十一月,因此有說從周時期起周人就有在冬至(十一月)祭祀的活動。
        易曰: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
        《史記·孝武本紀》:“其后二歲,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推歷者以本統。天子親至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祠上帝明堂,每修封禪。”
        《后漢書禮儀》:“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還要挑選“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黃鐘之律”,以示慶賀。
        唐宋時,以冬至和歲首并重。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
        “冬至大如年。”(《清嘉錄》)
         

        節日飲食

            我國南北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經過歷史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我國南方一些地方有冬至宴飲的習俗。北方多數地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吃餃子成為多數北方中國人冬至的風俗。古人喜賀冬至,冬節是“時年八節”之一,各種冬至節日食物甚多。

        羊肉湯
           每到冬至各地吃羊肉,俗語說“三九補一,冬”,溫補羊肉被視為冬天進補佳,選。對于老百姓來說,吃羊肉是冬季進補御寒的主要方法之一。中、醫上講究“四季五補”,其中冬季“滋補”是時宜進補方法。冬至吃羊肉是為御寒滋補。

        湯圓
            湯圓,別稱“湯團”“浮元子”,是漢族傳統小吃的代表之一。   冬至湯圓,又稱冬節丸、冬至團等。冬至吃湯圓,古而有之。做好湯圓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圍吃湯圓,叫做“添歲”。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于互贈親朋。潮汕有“吃了冬節圓多一歲”之說,其中“冬節圓”就是湯圓了。冬至吃湯圓,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便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冬至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冬至那天,天還未亮人們就起來生火煲湯圓,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圍坐吃湯圓。所以冬至吃湯圓,除了表示太陽逐漸回來,也代表團圓的意思,現代人更喜歡把它當成圓滿的象征。在江南水鄉除了吃湯圓還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

        年糕
            年糕是中國漢族的傳統食物,屬于農歷新年的應時食品   。是一種用黏性大的糯米或米粉蒸成的糕,在春節,我國很多地區都有講究吃年糕。  
        年糕有紅、黃、白三色,象征金銀,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著小孩身高一年比一年提高。所以前人有詩稱年糕:“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銀黃色金。年歲盼高時時利,虔誠默祝望財臨。”
        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吃年糕從明末清初直到今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

        番薯湯果
            在寧波番薯湯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番”和“翻”同音,在寧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將過去一年的霉運全部“翻”過去。湯果,跟湯團類似,但個頭要小得多,而且里面沒有餡。湯果也被叫做圓子,取其“團圓”、“圓滿”之意。

        糯糕
            在我國臺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后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擂圓
            浙江臺州人好美食,冬至是一年中重要節氣,在這天要做些特色菜肴和食物,首先要祭奠祖先,祈禱祖先保佑全家人來年一切平安如意。然后全家人歡樂地聚在一起喝酒吃菜。其中吃“冬至圓”(擂圓,又叫硬擂圓、翻糙圓)是臺州的老傳統,擂圓取圓圓潤潤、團圓之意。擂圓是冬至的重頭戲,“圓”意味著“團圓”“圓滿”,與平日里吃的湯圓相比,臨海人的冬至圓不但內容豐富、形式各異,而且意味深長。

        水餃
            每年冬至這天,在我國北方地區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冬至吃的餃子與春節吃的餃子含意不同,春節吃的餃子在新年與舊年相交的時刻,餃子意味著更歲“交子”,過春節吃餃子被認為是大吉大利。而冬至吃的餃子含有消寒之意。相傳醫圣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嬌耳湯”的藥物,施舍給百姓吃,后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

        釀酒
            姑蘇地區對冬至這一節氣非常重視,姑蘇地區有俗語云:“冬至如大年”。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姑蘇百姓在冬至夜暢飲冬釀酒的同時,還會配以鹵牛肉、鹵羊肉等各式各樣的鹵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釀酒不僅能夠驅寒,更是寄托了姑蘇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祈愿。

        麻糍
            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產,也是福建人的傳統小吃、福建人祭祀時的供品。麻糍陰干后蒸、煎、火烤、砂炒皆宜。麻糍也是閩南著名小吃,其中又以南安英都出產最為出名,其原料為上好糯米、豬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麻糍香甜可口,食后耐餓,有著甜、滑的口感,且軟韌、微冰。成品色澤鮮白,滑韌透明。

        冬至面、冬至肉
            “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在安徽合肥,冬至吃面的風俗與節氣、氣候、農事有關。冬至過后即是數九寒天,每隔九天數作一九。在滴水成冰的嚴冬,吃一碗熱騰騰的雞蛋掛面,才算是過了一個冬至。冬至這天,不少數廣東人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此外還有冬至有吃姜飯等。

        桂圓燒蛋
            冬至古代為大節日,嘉興重冬至,俗諺“冬至大似年”,保留古風。據《嘉興府志》(卷34·風俗)記載:“冬至祀先,冠蓋相賀,如元旦儀”。民間崇尚冬至進補,有赤豆糯米飯、人參湯;白木耳、核桃仁燉酒、桂圓煮雞蛋等。 

        南瓜餅
            冬至過了眼看年,合肥人到了冬至都要吃南瓜餅,大街小巷彌漫著南瓜餅的香味,并且還有一句諺語叫做“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就是說過了冬至,就會夜短日長了。

        炸點心
            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要吃炸點心,炸糍粑、炸南瓜餅是這天的主食。從冬至開始,需要進食一些富含油脂的食物來補充熱量,抵御嚴寒。  
         



        節氣地位

        ●冬至大如年
            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它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在二十四節氣之中,立春是“陰陽”之氣中陽氣升發的始點,新的輪回自立春開啟;而冬至則是太陽回返的始點,冬至標示著太陽新生、太陽往返運動進入新的循環。在四時八節當中,寓意太陽新生的冬至重要程度不亞于寓意陽氣升發的立春。所以古人也把冬至看作“大吉之日”。古代我國一些地方的古人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不返沒祖先”的講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在古代冬至有“亞歲”之稱,“亞歲”即僅亞于“歲首”。冬至又被稱為“小年”,是說年關將近了。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古時我國一些地方民間有在“八節”拜神祭祖的習俗。
            秦漢以前南北各地風俗各異,一些傳統節日還沒廣泛流傳,漢代前我國北方中原地區未見冬至過節日風俗的文字記載。到了漢代,中原地區有以冬至為“冬節”的記載,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場流行互賀的“拜冬”禮俗?!逗鬂h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后省事。”所以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稌x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于正旦。”魏晉六朝時,冬至稱為“亞歲”,民眾要向父母長輩拜節。
            冬節盛于唐宋。宋朝以后,冬至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節慶活動興盛。明、清兩代的冬至日,皇帝要舉行祭天大典,謂“冬至郊天”。民間在冬至有祭祖、宴飲等習俗?,F今很多地區仍保持著冬至祭天祭祖的習俗,如嶺南、江浙、閩南一帶,在冬至這天要過節慶賀。  
        ●計算寒天
            冬季最寒冷的一段時間一般是出現在冬至之后。立冬后,表示進入了冬季,并不是進入冬季就意味著開始寒冷,因此時地表在下半年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能量。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南北各地的氣候相差懸殊,這天文意義上的氣候特點對于我國北方地區來說,顯然偏遲。在南方民間有“十月小陽春”一說,“十月小陽春”即是指在孟冬期間出現的風和日麗、溫暖舒適“小陽春”天氣。在冬天季節,所謂“冷在三九”,在南方冬至之前通常不會很冷,真正嚴寒是在冬至之后,尤其是“三九天”、“四九天”。
        ●作為閏月的參照標準
            西漢至清初在黃河流域采用“土圭測影法”(平均時間法)劃分的節氣,每月分為兩段,月首叫“節”,月中叫“氣”。每月有一“節”與一“氣”區分,“節”為月之始,“氣”的最后一日為月之終。將只有節,沒有氣的月份,置為上個月的閏月。閏月的設置也以冬至為標準(因為冬至總在冬月,冬月建子)。
        ●西方以冬至作為冬季起始
            我國傳統的四季劃分方法是以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作為四季的起始點,以二分和二至作為中點。如春季以立春(斗指東北,后天八卦艮位)為始點,春分(斗指東)為中點,立夏(斗指東南)為終點。不同緯度不同地域,其氣候有很大的差異,以“四立”為四季的起始適用于反映我國的氣候與物候。在西方,是以“二分二至”作為四季起始的。如春季以春分為起始點,以夏至為終止點。西方國家地處較高緯度,離黃赤相交角較遠,以“二分二至”作為四季的起始點比“四立”更能實際反映當地氣候與物候。西方這種以“二分二至”劃分的四季比我國傳統“四立”劃分的四季分別遲了一個半月。
         

        相關文學

        詩詞

        小至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浮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冬至
        甫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
        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
        杖藜雪后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
        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見三秦。

        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冬至夜寄京師諸弟兼懷崔都水韋應物
        理郡無異政,所憂在素餐。
        徒令去京國,羈旅當歲寒。
        子月生一氣,陽景極南端。
        已懷時節感,更抱別離酸。
        私燕席云罷,還齋夜方闌。
        邃幕沉空宇,孤燈照床單。
        應同茲夕念,寧忘故歲歡。
        川途恍悠邈,涕下一闌干   。

        《冬至》貴谷子
        日照數九冬至天,清霜風高未辭歲。
        又是一個平衡日,子線從南向北回。
         

        諺語

        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贛)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浙)
        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黑)
        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魯、湘)
        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春節冷。(湘、粵)
        冬至不冷,夏至不熱。(湘)
        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桂)
        冬至暖,烤火到小滿。(桂)
        冬至西北風,來年干一春。(晉)
         

        三候

            我國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人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并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奧的觀星文化。北斗七星是北半球(我國位于北半球)的重要星象,北斗七星循環旋轉,斗轉星移時北半球相應地域的自然節律亦在漸變,因此成為上古人們判斷節氣變化的依據。“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它是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認知一歲中時候(時令)、氣候、物候等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每個節氣都表示著時候、氣候、物候,這“三候”的不同變化。
            西漢武帝時期,采用土圭測日影法在黃河流域測定“二十四節氣”,將“二十四節氣”吸收入《太初歷》作為指導北方中原地區農事的歷法補充,每個節氣間隔時間15天,每節氣分三候,每候5天;根據黃河流域的地理、氣候、和自然界的一些景象編寫“七十二候”。平均時間法劃分的節氣將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麋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為陰,而冬至后太陽高度回升,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于太陽回升,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并且溫熱。
         

        其它相關

        傳說

            相傳我國中原地區在3000多年前,始用土圭法(圭表)測影,在河南洛邑測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為土中。圭表測影確立的“冬至”是24節氣當中最早被周公測定出來的一個,把冬至作為二十四節氣之首。“土圭測影”方法的要義是“樹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長尺有五寸(相當于北回歸線上立桿無影);冬至日,景長一丈三尺五寸”(即豎起高為8尺的標桿,在夏至日觀測,中午的日影是1.5尺,冬至日中午的日影是13.5尺),“測土深,正日影,求地中,驗四時”?!渡袝?middot;洛誥》中說:周公“朝至于洛師”,對洛陽周邊的幾個地方做了考察,最后確定澗水東、瀍水西、瀍水東皆“惟洛食”(都是興建宗廟社稷的好地方)。周公通過“土圭測影”選定洛邑基址的故事,被載入了古代典籍,也被后人奉為封邦建國的成法。
         

        其它

            中國稱之為冬至日,在匈牙利,馬扎爾人稱之為卡拉瓊日(Карачун)。這個節日在哈薩克斯坦被稱之為納爾圖甘日(Нарту?ан)。
        卡拉瓊日被認為是最古老的歐亞文化習俗之一。這一天白晝時間最短,日影時間最長,卡拉瓊日過后白晝開始變長,日影縮短,這一段時期將一直持續至3月的納烏魯茲節。 
         

      中華地方志友情鏈接:淼眾科技

      聯系我們?????? 提交建議??????網上商店

      Copyright@2002-2016 www.qidian.com All Right Reserved版權所有 云南劍嘉文化信息傳播有限公司

      滇B2-20080046 滇網文[2015]0081-031 新出網證(滇)字010 滇ICP備08017520號-1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盜版作品,一經發現,即作刪除!客服電話:0871-65650853

      www.五月天_91在线免费观看_欧美日本一区二区_亚洲成av人片无码
      <td id="bhar8"></td><acronym id="bhar8"></acronym>

    2. <td id="bhar8"></td>
      <acronym id="bhar8"><strong id="bhar8"></strong></acronym>